这本书是我在去年(2023)12月28日看完的。来到2024年初,机缘巧合和一些身边人聊到了这本书,居然有蛮多人知道且看过,甚至在他们身上产生了真实的积极作用-即戒烟成功。
所以,这两天心里面总有这个念想,记录下这本书在我脑子里留下的东西。
先声明一个背景:本人并不抽烟,上小学期间和小伙伴偷偷吸过几口,并不觉得好抽,只觉得呛,难闻,且当天就被父亲发现,痛骂一顿,随后成长至今也对烟提不起兴趣。而我的父亲吸烟的时间很长,时常扔给我钱,让我去小卖部买一包烟给他,在我快上初中的年纪 ,他通过大量嚼绿箭口香糖最终戒烟成功,十几年过去,对烟失去了兴趣。
那么我是怎么知道这本书,且感兴趣阅读完的呢?
目前在上班的公司,我和同事下午有时会去办公楼下的小河边透气。这时他会拿出随身的烟,边抽烟边跟我扯淡,聊聊家常。有一天自然就聊到了抽烟的话题,他说其实自己因为一本书戒过烟,并且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再吸烟,过程一点都不痛苦。
我听到这儿就来了兴趣,追问:“这书这么厉害?”
他说:“是的,这书的思路很不一样,作者是让你一边抽烟一边看这本书,看完了过后,你就不想抽烟了。”
听到他新奇的描述,我赶紧叫他把书名告诉我,这么有意思的书得看呀。
书名叫:《这本书能让你戒烟》。
贯穿全书的主题是:烟是一种毒品。
既然是毒品,那么就百害而无一利。作者一开始讲述这个事实的时候,没有立马就说,从今天起不要接触烟,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鼓励你阅读的过程中继续抽烟。再接着进一步阐述烟为什么是毒品。(据我分析,这样会让读者更有兴趣和信心读下去)
从客观事实谈起,烟里让我们上瘾的物质,即尼古丁。作用于人体内,血液里的含氧量会减少,思维活动减慢,脑子更容易不清晰。烟龄久的人身体上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,一旦有了伤口,愈合的速度也会减慢…
看到这里首先让读者明确知道烟对身体的客观负面影响。接着谈论,抽烟的瘾是什么?
烟是一种毒品,烟瘾无非是戒断反应。作者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。这就好比,我们人主动去穿上一双尺码小的鞋子。难受,行走不便,痛苦持续了几个小时,当我们脱下这双鞋子,发出感慨:好舒服啊。舒服了一阵后,又把这双鞋子穿上。
作者说,烟对人产生的戒断反应也是如此。问题的关键在于 ,我们人本来就不需要通过抽烟来获得愉悦。抽烟的人,点燃那支烟,主动把尼古丁、焦油这些有害物质吸入肺部,只满足了戒断反应。这支烟一旦抽完,过一段时间 ,身体又会发出信号:需要尼古丁!然后又开始吸烟。
依然是那个问题,人真的需要尼古丁吗?作者本身有长达数十年的烟瘾,他说,很多吸烟者说离不开香烟,烟能带来种种好处,但在他几十年的烟龄中,他和身边抽烟的人都无时无刻想摆脱香烟的控制,抽烟的人都体会过公众场合抽烟被歧视的感受,并且从自己的双眼看到,那些不吸烟的人更加幸福健康。
谈到这里,我阅读该书记忆深刻的有两个有意思的事情:一个是想戒烟的人会说自己没有意志力。另一个是到底该如何戒烟。
作者说,其实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,更有意志力。
因为我们一开始都不抽烟,第一次闻到烟味不可能会有人类觉得好闻,那些意志力薄弱的普通人就立马远离了。但是我们这些被社会环境、娱乐宣传暗示鼓励,让我们强迫自己学习抽烟,依赖上了尼古丁这个毒品。
表面上,所有人甚至于烟的包装都传达烟有害,但是电影里大量男主女角帅气的吸烟画面,身边人也都在吸烟,自己不吸烟好像没法融入,而且他们好像都在享受,种种因素,让一些人强迫自己有了烟瘾。
所以,吸烟的人其实意志力更加强大,强迫自己喜欢上一开始就厌恶的东西。
既然他们意志力更加强大,那为什么总是戒烟失败呢?因为尼古丁是毒品,毒品,靠意志力是很难戒掉的。
所以到底该如何戒烟?作者列举了很多常见的戒烟方法,这里面就包括我父亲使用的嚼口香糖。但是作者提到这些方法,都是反人性的,说白了,也是身体强迫自己,脑子里面甚至在每天强调:今天我已经戒烟第十天、第二十天、第三十天…
这种意志力戒烟法,坚持时间足够长是有可能戒烟成功的,只不过中途很容易,且一旦破功,造成的反噬也相当大!极有可能的事实是,你知道且在强调今天是戒烟的第几天,就在想今天可以抽一支烟,想各种理由支持自己,比如说检验下自己是不是已经讨厌烟了。这一支,就是复吸的开始。
所以作者的终极目的,就是让读者在脑海中,构建对烟的理性认识,并且一旦戒烟,就要知道,下一支烟,将让戒烟这件事前功尽弃。
所以作者在书后半部分说,你现在拿出一支烟,吸这最后一支吧。有了前面对烟的各种理性认识 ,全身心感受这最后一支烟,你会对烟产生厌恶。接着从当下就对自己有这样的心理暗示:我已经戒烟了。
不需要每天明确自己持续了多少天没抽烟。而是从下一秒钟,就明确这个念头:我已经不抽烟了。抽烟对我没有任何好处。
在我看来,就是把明面上主动但实际上被动的戒烟,变为真正的理性的全身心的主动戒烟。
ps:我写的只是一篇感想,更何况本人并不吸,而原书有自身的排版结构,阅读原书才会让读者有真正的戒烟正向感受。
我想再谈论自己为什么要看这本书。除了因为同事的新奇描述,一开始我也想把这本书的“戒”方法运用在其他自己的坏习惯上。比如,我咬指甲,程度很严重,指甲被我咬的很短,本来就不好看的肉手,更加不好看了。
这个坏习惯快十年了,我每年心里面都说 ,今年开始不要再咬指甲,然后每天默默数数,今天是我不咬指甲的第几天,但是一遇到焦虑的情况,我就无意识,也有可能是有意识的让自己又咬指甲,因为我实际上是被动不咬指甲,一旦我咬指甲反而加大了(反叛的)愉悦。所以就这样咬指甲到去年。
我看完这本书后,2023年的年末,有一天我就对自己说:我已经不咬指甲了。
现在是2024年的1月20日,10根手指,我已经有7根手指长出了我很久没见到的白色指甲。而且我一旦无意识把手靠近嘴,我会条件反射想起:我已经不咬指甲了。我很自豪,很骄傲。
这是一种正向的情绪。
我已经不再抽烟了 !我已经不再咬指甲了 !所以把烟或指甲放我嘴边,我也不感冒。因为我不再是傻子,百害而无一利嘛。
“系统性看一本书带来的感受还是不一样呀。”
“确实是。”
“你是怎么知道这本书的?”
“我在图书馆无意间发现的。”
“那你现在怎么又在吸烟了 ?”
“唉,公司今年来了个新同事,天天问我要不要来一根,要不要来一根,没忍住,这一根就让我又沦陷了。“
”环境的副作用呀…“
”应该…还是我自己想吸烟,其实我知道这一根的后果,可能当时对生活无所谓了吧。”